暑期学校学术沙龙(三)文学方向

发布者:邓果果发布时间:2020-08-26浏览次数:518

仰望学术星空,涵养博学内在


下午,暑期学校第三场学术沙龙(文学方向)顺利举行。本场沙龙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18级硕士生李昊主持,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硕士生陈之童协助,特邀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章晓宇教授做发言嘉宾,90余名硕、博士学员全程参与。


章教授的主题发言从求学经历回顾开始,受到师长的影响,她潜心研究人文学,对人文学有着这样的认识:从学术本质上看,她是求索中西学融会的艺术;从学理辐射而论,她是探讨教科文贯通的方略;从学丛变数展望,她是文科大类场域趋通的津渡;最终目的是克服单面人的产生、突破块垒式的教学。章教授认为,培养通识通才的学生需以身作则。


随后,章教授与学员们分享了她的博士生导师对“如何读书”这一话题的思考。读书由浅至深分为三个等级,首先读书基于文史哲的大量输入,再融合三个领域的思想、理解学习,最后总结输出独特、深入、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观点。此外,章教授又谈到学术研究中应当具有的“三界”意识(“临界”“零界”“领界”)。

 

 

接着,小组代表们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经验。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硕士生陈之童基于对华裔美国文学批评史的清晰梳理,关注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第五和平书》所体现的“超越族裔性”特点。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18级硕士生孙超通过文本细读,与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理论联系,解读品钦的《葡萄园》,对小说中的社会状态及人物形象进行梳理,以全面剖析当时的美国社会价值体系。


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硕士生王丁莹运用康奈尔、巴特勒以及福柯等学者有关男性气质的理论,追溯麦克尤恩的作品《追日》中彼尔德男性气质的危机与重构,进而探究作家对社会性别建构的看法。

黑龙江大学冬东语学院19级硕士生张喜东与大家就“如何写好不同目的文献综述”进行分享,介绍如何依据不同目的(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纯综述论文、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书)来选择综述文献。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18级硕士生李昊分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及纽约大学石溪分校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办的国际学术实践(NYI-SPB)的申报经验,展现中国青年外语学者走上国际学术舞台的风采。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18级硕士生孙文玥从校级科研项目、翻译项目、社科基金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参研经历切入,呈现多语种、跨学科的交流对于本学科研究的意义。

在交流互动环节,章教授结合学员们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对学员们认真进行学术史梳理、关注前沿话题表示赞赏,并对学员们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章教授结合研究专长艾略特诗学研究,与学员们分享对于非个性化诗学理论的思考。章教授的分享彰显了蓬勃的学术热情,对学员们有重要启迪作用。

 

 

通讯员:孙文玥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 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