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财经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会议通知

时间:2022-12-03浏览:204

中国特色财经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

会议通知 

尊敬的          

今年十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国家传播能力建设被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在此背景下,引领青年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其中如何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无疑是文化外译和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外语学科因其研究和人才优势,是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坚力量,在探索和构建新的文化外译和国际传播模式中责无旁贷。广东财经大学致力于国家经济文化安全和具有中国特色财经思想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模式探索,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我校决定召开“中国特色财经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坛议题

1.中国特色财经文化体系研究;

2.中国特色财经文化翻译研究;

3.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传播效果研究;

4.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与资源库建设;

5.新形势下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效能与体系建设研究;

6.文化外译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7.国际传播中的语用问题研究;

8.相关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的其它研究。

二、邀请专家(按姓氏笔划)

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毛浩然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冯光武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平教授

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

广西民族大学张旭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范玲娟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秦明利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

三、参会人员

各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等(免会务费)

四、会议形式

线上腾讯会议平台。

腾讯会议号:176-200-607

五、会议时间

2022121008:25-12:0014:30-17:30

六、报名方式

参会人员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提交报名信息。

报名截止时间:2022128日。

         

七、会务咨询

联系人:郑老师 020-84095090   

 

                                          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科研处

                                          广东财经大学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2022121


“中国特色财经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高层论坛”

会议议程

20221210日上午    腾讯会议号:176-200-607

议程

议题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开幕致辞

08:25-08:30

陈冬纯教授、院长(广东财经大学)

主旨报告

文化外译与传播

08:30-09:10

外译形塑中国立项解题探幽

黄忠廉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生安峰

教授

(清华大学)

09:10-09:50

中国文化走出去——从《红楼梦》的英译说起

张旭教授(广西民族大学)

09:50-10:30

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前沿意识与本土观照

范玲娟教授(广东财经大学)

会间歇息

10:30-10:40

会间歇息

主旨报告

翻译理论/实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0:40-11:20

交好性翻译诠释学论纲

秦明利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曾文雄

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

11:20-12:00

翻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东风教授(中山大学)

20221210日下午   腾讯会议号:176-200-607

议程

议题

时间

内容

主持人

主旨报告

财经翻译与商务话语

14:30-15:10

论中国财经金融翻译研究

李德凤教授(澳门大学)

张文曦

副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

15:10-15:50

数字经济时代商务话语的交互文化语用研究

刘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会间歇息

15:50-16:00

会间歇息

主旨报告

相关语用与教学研究

16:00-16:40

指称与概念分析

冯光武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周红辉

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

16:40-17:20

外语课堂的创意设计、思维赋能和科研产出

毛浩然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大会总结

17:20-17:25

周红辉教授(广东财经大学)


专家介绍(按姓氏笔划)

王东风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中山大学外语学院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山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及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及翻译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广州外事翻译协会会长;曾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全国翻译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会翻译研究会副会长、《广州英文早报》副总编;先后任安庆师范学院讲师、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广州英文早报》副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应邀在中国大陆、港、澳、台和美国等一百多所高校讲授翻译和翻译理论,特邀赴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授课。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翻译并出版长篇译著9部,出版专著4部、教材3部、论文集1部,主编词典1部,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社会科学项目1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获宋琪翻译研究纪念奖两次。 

毛浩然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山东省高层次人才,语言服务博士点带头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Translating China执行主编(2016-2020),国家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国防科技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校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SSCIA&HCICSSCI、北大中文核心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编著和译著10余部,近两年8份智库专报获中央部长级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主持国家社科2项、教育部社科、省社科等课题10余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和省教学成果奖4项。 

冯光武教授,四川眉山人,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富布莱特(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广州欧美同学会理事、中国语言服务教育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高考英语命题专家组组长。

冯光武教授先后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硕士学位、语言学哲学博士学位以及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毕业证书。学术研究师从国际著名语言学家黄衍(Yan Huang)教授和世界著名语言哲学家劳伦斯•霍恩(Laurence Horn)教授。

冯光武教授的研究兴趣包括日常语言哲学、语用学、语义学和外语教育,在新格赖斯意义理论研究,尤其是规约含义理论研究方面有独创性见解。在Journal of PragmaticsLanguage Sciences Pragmatics & Cogn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界》等国内外主要语言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学术专著A Theory of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and Pragmatic Markers in Chinese由国际著名学术出版机构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出版,并获广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冯光武教授是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评审专家,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专家,教育部中华学术外译评审专家,Journal of Linguistics, Language Scienc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Lingua,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当代语言学》等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 

刘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研究领域为语用学和商务话语研究。在CSSCI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中国外语》,《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和SSCI期刊Journal of PragmaticsIntercultural PragmaticsPragmatics and SocietyPragmatics & Cognition等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主持并完成国家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和广东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目前是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商务话语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李德凤博士,澳门大学翻译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先后担任英国伦敦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硕士课程主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等职。此外还(曾)担任欧洲翻译学会出版委员会顾问、亚太电脑辅助语言学习协会副会长、国际翻译与语言研究学会翻译教学委员会委员等职。现接受国际著名学术出版社斯伯林格出版集团邀请,主编斯伯林格《译学前沿》(New Frontiers in Translation Studies)系列丛书。

李德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和二语教学,研究兴趣包括实证翻译研究方法论、翻译的心理认知过程、语料库辅助翻译研究、翻译课程设置与教材教法研究、专业翻译研究(如商业,金融和新闻等专业文本翻译研究等)、第二语言教学、定性研究方法等。李德凤教授出版近十部专(译)著,如《新闻文本翻译:原则与方法》(香港大学出版社),《金融文本翻译:理论与应用》(香港大学出版社)、《翻译教学:需求分析与课程设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法律翻译》(中央编译出版社)等。论文多见于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Meta: Translators' Journal,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Bab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TESOL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TA Chronicle,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Translation Quarterly,《外国语》、《中国翻译》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 

张旭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浸会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秘书长、翻译史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负责人、国际学部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学科研究,兴趣兼及英美文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基金项目3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9项。有著作20余部,论文100余篇。

范玲娟教授,翻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广东财经大学文化外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曾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任教。研究方向为学术翻译、媒体翻译和国家形象研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剑桥中国文库的英语世界解读与中国形象建构研究”,主持完成高校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走出去与国际学术畅销书的评价机制研究”及高校社科项目“中西修辞观的比较研究”。The TranslatorTranslation StudiesLinguistica AntverpiensiaLife Writ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5篇,独立译著及参编著作7部,担任Translation StudiesPerspectivesNew Media and SocietyLife Writing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等多家国际核心期刊的审稿专家。

秦明利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哲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常务理事;辽宁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公共阐释与公共语境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诠释学》集刊编委;《外语教育研究》和《文学与诠释》主编;辽宁省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20132018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收录于A&HCICSSCI和人文社科权威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教改基金2项以及省社科基金多项;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辽宁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6),辽宁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2020)等奖项。

黄忠廉博士,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专攻变译理论、科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理论翻译学、翻译史、汉译语言、汉外对比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6项(重大1项,重点1项,一般4项),部级7项,出版学术著译作33部,主编“商务馆翻译研究文库”、科学出版社“当代翻译学文库”等丛书7套,发表学术论文360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全球俄汉互译大赛”创办人;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