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百千万”|筑梦东城:高校“百千万”团队深化东莞外籍社区建设

发布者:马辉发布时间:2025-08-20浏览次数:10



为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2025726日,广东财经大学“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团队在东莞市东城街道团工委的支持下,在东城星河传说小区星光大道成功举办“筑梦粤兴·携手同行”外籍人士专项调研暨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外籍人士在莞生活便利度与归属感。这是继去年成功实践后,“筑梦粤兴”实践团队与东莞市东城街道团工委再度合作,在原有成果基础上进行的精准深化与创新拓展。


精诚筑梦,外语学子再访外籍社区


东城街道作为东莞市外籍人士的主要聚居区,汇聚了全市约80%的外籍人口,拥有丰富的涉外服务经验。去年的“百千万工程”,由广东财经大学外语专业学生组成“筑梦粤兴”实践团与东城街道办成功结对,在梁燕碧、陈如、洪文慧等老师指导下深入调研,推出的《境外人士在莞生活指南》,广受好评,为本轮实践深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第二期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多语种沟通优势和志愿服务经验,依托与街道办建立的成熟合作机制,期望通过精准调研和沉浸式文化体验,进一步优化涉外服务,促进中外社区融合。

图:“筑梦粤兴”实践团与东城街道办成功结对







精准把脉,调研外籍人士生活难题


精准把握需求是优化服务的前提。本次实践团精心设计了中英双语问卷,采用“双维度”调研策略,线上线下同步收集数据。中文问卷主要面向本地居民,重点了解中外居民日常互动情况,梳理外籍人士在社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适应难题;英文问卷则直接面向外籍群体,系统调研他们在居住环境、就业支持、医疗保障、交通出行等核心生活领域的具体需求与痛点。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旨在更全面地收集信息,为后续提供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升级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运用流利的英语与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热情交流,耐心解释问卷内容,确保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图:实践团成员邀请外国友人填写问卷




精心设置,沉浸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除了严谨的调研,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精心设置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区。在去年活动经验基础上,本次设置了趣味蒲扇绘画、传统书法体验和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三个互动性强、文化内涵丰富的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中外居民踊跃参与。


  • 妙笔生“风”绘蒲扇: 参与者以传统蒲扇为画布,用水彩、国画颜料或马克笔描绘夏日风情、花鸟鱼虫、诗词意境或个性图案。轻摇之间,清风徐来,东方美学与创意艺术在此交融。


  • 墨香流淌书雅韵: 书法体验区翰墨飘香。在外语志愿者辅助讲解下,外籍朋友们执毛笔、蘸浓墨,在宣纸上尝试书写汉字,亲身感受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和气韵之妙。


  • 节气智慧趣味学: 二十四节气问答活动,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形式,带领参与者了解节气背后的农事习俗、经典诗词、养生智慧,感受中华文明独特的“时间哲学”。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各摊位前人流络绎不绝。外语志愿者们不仅承担引导和辅助工作,更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用外语生动讲解文化内涵,促进了深层次的理解与交流,收获参与者的一致点赞。


图: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区前中外居民踊跃参与



精耕细作,助力社区服务优化升级


调研与体验环节中,小区内的外籍人士展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和开放态度。他们积极配合问卷调查,真诚分享在东莞生活的真实感受、便利之处以及遇到的困难,并积极为提升在莞外籍人士服务水平建言献策。


例如,一个已在东莞生活超过五年的巴西家庭表示,东莞生活便利、居民友好,整体体验非常好。但在交流中,他们也坦诚地提到,对于本地流行的网约车软件操作不太熟练,希望未来能获得更直观易懂的使用指南。类似这样具体而实际的需求和建议,正是本次调研希望捕捉的关键信息。指导老师们也亲临一线,及时指导志愿者优化沟通技巧,确保能更深入地挖掘和记录外籍居民的核心关切。

图:“筑梦粤兴”实践团成员与巴西家庭合照


基于线上线下收集的问卷数据和现场访谈信息,实践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与去年相比,外籍人士在东莞生活的整体便利度感知有所提升,这体现了前期工作的成效。值得关注的是,调研同时发现,在莞外籍人士对东莞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本次举办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因其互动性强、趣味性高,获得了受访者的广泛好评和热烈欢迎,成为增进文化认同的有效载体。

图:“筑梦粤兴”实践团指导老师与成员合照


筑梦东城,深耕外籍社区服务升级。实践团队成员们发挥外语专长,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跨文化实践服务,助力东莞外籍社区建设,共同书写助推国际化城市多元文化社区融合的新篇章。